“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也不得不看夢想的翅膀被折斷,也不得不收回曾經(jīng)的話文字及,你純真的眼睛哪去了……”
小時候的我們憧憬著長大,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大人總是將我們處處限制,還記得那時的我偷了父親的一件西服,站在樓頂宣誓我要當(dāng)總統(tǒng),改變這個讓我不舒服的社會,那充滿稚氣和志氣的聲音多少次還在記憶中回蕩。
記憶,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愛上了這種東西。有人說,當(dāng)你開始翻閱懷念自己的記憶,說明你已經(jīng)老了。那時,我們想,老一點有什么不好呢,總說我不成熟,老一點總會成熟一點吧。就這樣,我們“成熟了”了,開始學(xué)會以“老子”等粗話自稱,抽煙、喝酒似乎是必備條件,為了“成熟”,做了許多,卻發(fā)現(xiàn),我們離自己想要的越來越遠(yuǎn)。
多年以后,習(xí)慣性的回憶著過去,這一路走過的點點滴滴,卻不曾發(fā)現(xiàn)得到什么,反而感覺失去了什么,猛然看向腳下,才發(fā)現(xiàn)是無底的深淵,原來,站在樓頂披著西裝的男孩他離想要的那么近,至少,至少他還有一雙名為夢想的翅膀。
一路的荊棘,擺在來時的道路上,看著自己血淋淋的翅膀,多少人選擇相守耳畔的涼風(fēng)繼續(xù)墮入深淵,還剩多少人選擇再入荊棘叢生的坎坷之路去重拾被撕碎的羽翼。
現(xiàn)在的我們,本可以選擇去想去的地方,選擇去做想做的事,大部分的人卻獨自低著頭看自己手里的一方黑幕。我們每天在同樣的地方醒來,在同樣的地方思考一些同樣的問題。曾幾何時,我們的每一天都像全新的冒險一般與眾不同,稍有不滿就會橫沖直撞,即時頭破血流,嘴上認(rèn)輸,有何曾服過。
“背上的翅膀被折斷了,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飛了,我們的夢想只能是在夢中想想罷了!”有人會在我這種看似癡心妄想的人面前大吼,“翅膀斷了算什么,至少你們擁有過翅膀,你能可曾見過那些被刺的傷痕累累卻倔強地去撿拾荊棘叢中的枯葉的人,他們可以造一雙葉子的翅膀來飛翔!”我會這般兇狠地反喝回去。
我相信曾經(jīng)有那么一天,你說過一句很有志氣的話,那時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我想有天地為你作證,去完成實現(xiàn)這句話會是一件很熱血的事,韶華易逝,光陰苒冉,在如今這騷動的年紀(jì),何不趁此機會去找回自己純真的眼神。
青春,以夢為馬,追求真我,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