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在材料腐蝕領域頂級期刊《Corrosion Science》發(fā)表最新研究成果
——發(fā)現(xiàn)鈍化膜誘導激光增材制造織構金屬電化學活性各向同性
我院青年教師郭鵬飛博士聯(lián)合西北工業(yè)大學黃衛(wèi)東教授、林鑫教授團隊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曲寧松教授團隊,開展了航空發(fā)動機用鎳基高溫合金典型牌號Inconel 718合金(國內(nèi)牌號為GH4169)的高沉積速率激光立體成形實驗?;诩す馊鄢匦蚊布皽囟葓鰯?shù)值模擬,揭示了高沉積速率條件下沉積態(tài)組織織構的演化規(guī)律;通過觀察鈍化膜的原子尺度結構、成分特征,利用點缺陷模型(Point Defect Model)理論,闡明了鈍化膜誘導沉積態(tài)試樣電化學活性各向同性的作用機理。相關成果以題為“Passive behavior of nickel-based superalloys prepared by high-deposition-rate laser solid form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論文發(fā)表在材料腐蝕領域頂級期刊《Corrosion Science》上。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orsci.2020.109036。論文第一作者為我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郭鵬飛副教授,第一署名單位為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省增材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No. 2018YFB1105901)的支持。
實現(xiàn)大型復雜結構的一體化成形是飛機減重的重要思路。高沉積速率激光立體成形(high-deposition-rate laser solid forming, HDR-LSF)—電解加工(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ECM)復合制造技術可實現(xiàn)金屬高性能大型復雜整體結構的高效率、低成本、輕量化制造,在航空發(fā)動機大型整體結構制造中應用前景廣闊。HDR-LSF凝固條件的顯著變化,會直接改變沉積態(tài)組織的織構特征,并通過影響ECM過程中的電化學活性,影響加工精度。郭鵬飛副教授相關研究明晰了HDR-LSF組織的織構演化規(guī)律,闡明晶體學織構對鈍化金屬電化學活性的作用機理,對提升我國航空發(fā)動機制造水平具有一定意義。(撰稿:朱曉陽,審核:陳成軍、郭峰)
